這篇的起因是紀念因為吐飼料而輾轉來到這邊卻被診斷肺炎的貓貓。
祈禱對生命的流逝沒有幫助,但或許能透過文字留下點你存在的證明。

貓咪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由細菌、寄生蟲、真菌或是病毒所引起,而區域的特異性台灣相對的比較少看到真菌或是寄生蟲的感染出現(又或者是沒有人去檢驗所以沒有病例?)。診斷上也因為疾病並沒有很明顯特異性而需要相當的臨床敏銳度及仔細的檢查。
X光、血檢或許可以幫助疾病的診斷,但在病原的確認上仍需要支氣管肺泡灌洗(BAL)或是肺部細針抽取(FNA,較少用)等相關的檢查才能確認。

▌那,為什麼會很難診斷呢?

回顧過去介紹過的幾個研究,最常被發現帶來的症狀或是咳嗽(76%),於診間則最常看見呼吸困難、呼吸急促(67%)。聽起來似乎不錯對吧?但在屍體解剖診斷出肺炎的貓咪中僅有8%被記錄有咳嗽的症狀,而其中有36%的貓咪沒有表現出任何與呼吸道相關的症狀,而表現出呼吸困難的貓貓也僅有49%。

發燒是下呼吸道感染相對不常見的症狀

血液學檢查常見到的是白血球及嗜中性球增加,但就算是死亡的病例也有4/10沒有血檢上的異常。
X光或許會是我們懷疑或診斷肺炎的主要依據。在非近期的研究中有67%的病例出現肺泡癥,而81%的病例出現了單獨或合併其他徵象一起出現的支氣管癥。而另外屍體解剖的研究則發現23%的貓咪沒有出現到影像上的異常。

▌診斷了,然後呢?

✅適當的診斷
✅考慮藥物特性
✅提供支持治療
✅肺葉切除術

適當的診斷通常才能有適切的治療,而藥物的選擇除了透過細菌培養的結過得知適合的抗生素外,或許仍需要考慮到儘管肺部的藥物濃度可以與血中大多相同,氣管及支氣管內的分泌物則可能並沒有辦法達到足夠的藥物濃度。
靜脈輸液維持正常水合、氧氣的支持給予、氣管擴張劑的評估使用,以及當確認無法透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解決實評估肺葉切除。